2016年1月4日,欧盟委员会向WTO发布关于禁止防腐剂成分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的通告。 欧盟委员会邀请成员在3月11日到4月4日之间进行投票, 结果一致通过颁布禁令。之后在2016年4月1日到7月1日期间展开公众咨询。化妆品生产企业将有6个月的过渡时间将符合要求的产品投放市场,另外有9个月的过渡时间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撤出市场。
背景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在化妆品中被用作防腐剂。主要用于驻留类的产品,比如身体乳和保湿产品(包括脸部)、防晒剂; 还有一些淋洗类产品, 比如洗发水(大部分加入吡硫锌的去屑洗发水)和护发素。
根据1223/2009附录V57的规定,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在化妆品中作为防腐剂的做大使用浓度为0.01% (100ppm)。 同时规定了混合物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作为防腐剂在淋洗类化妆品中使用时,浓度不超过0.0015% (15ppm)且CMIT和MIT的混合比例为3:1 (从2015年7月16日开始)。
2003年3月,第一份关于MIT 的意见被SCCP和SCCNEP采纳。 2004年4月,第二份关于MIT 的意见被采纳。这份意见指出MIT用做防腐剂在化妆品中使用的最大浓度为0.01% (100ppm),且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危险。随着MIT被添加到化妆品和幼儿用的湿巾中, 由此产生的过敏问题在整个欧洲日益凸显,于是第三份意见在2013年12月被采纳。以下是部分意见内容。
- 现有的临床数据说明在化妆品中100ppm的MIT浓度对消费者并不安全。
- 对于驻留类化妆品(包含湿巾),没有一个可以避免或消除接触过敏的MIT安全浓度被有效证明。
- 对于淋洗类产品,含有0.0015% (15ppm) 的MIT被认为对消费者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接触过敏。 没有有效信息说明多大的浓度会引起过敏。
- 关于现有的MIT在化妆品中的实际浓度将来可用来评估安全浓度。
- 标签只能帮助那些已知自身过敏状况的用户。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人群对MIT敏感但未被确认是未知的。
- 除了MIT在化妆品和洗涤剂中的浓度信息,消费者目前找不到MIT在其他商品中的浓度信息。因为MIT没有被准确的定性为皮肤致敏物。MIT引起皮肤过敏的风险至少等同于其他已经由CLP进行分类的致敏物。
提案修正内容
欧盟化妆品法规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附件5作出以下修正:
- 限制MIT在淋洗类产品中的使用量为15ppm,并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含有甲基异噻唑啉酮(MIT)”。
- 禁止MIT作为防腐剂在驻留类发用产品中使用。
中国关于 MIT 的限制要求
根据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MIT的限量要求与最初版本的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相同。2016年12月1日,新的化妆品卫生技术规范将会实施。新规范中要求MIT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限量为0.01%。CMIT和MIT的混合物仅适用于淋洗类产品,且浓度不超过0.0015%,两者比例为3:1。对于淋洗类产品,使用了CMIT和MIT的混合物后,不允许再使用额外的MIT。
其他国家相关信息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 (MFDS) 修订了混合物CMIT 和 MIT的使用限量. 该混合物在淋洗类产品中作为防腐剂使用时,最大限值为0.0015%且比例为3:1。在日本,MIT在淋洗和驻留类产品中的使用限值为100ppm。允许MIT的最大使用浓度为100ppm的国家有以下: 东南亚国家联盟(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冰岛、以色列、韩国、墨西哥、挪威、俄罗斯、瑞士、土耳其。
参考和链接- The public consultation on Methylisothiazolinone (MI) rinse-off has been launched
- Public consultation on Methylisothiazolinone (MI) in the framework of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 rinse-off cosmetic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