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
瑞旭集团
工业化学品
日化品
食品
医疗器械
农用化学品
检测认证
绿色双碳
Search

UC 【原创】《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新旧对比表

作者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5 号)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8 号)

2014 版本

2021 版本

第一条

为规范体外诊断试剂 注册与备案 管理 ,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行为,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销售、使用的 体外诊断试剂,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外诊断试剂,是指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在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等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仪器、器具、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按照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 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 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外诊断试剂,是指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在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等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仪器、器具、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按照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注册申请人的申请, 依照法定程序, 对其拟上市体外诊断试剂的 安全性、有效性 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 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 过程
  体外诊断试剂备案是备案人向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

第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是指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提出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基于科学认知,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活动

体外诊断试剂备案是指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人(以下简称备案人)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的活动

第七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 与备案的监督 管理工作,对地方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建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工作体系,依法组织境内第三类和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审评审批,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六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负责境内第三类和进口第二类、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申请、延续注册申请等的技术审评工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局审核查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等其他专业技术机构,依职责承担实施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所需的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管理、分类界定、检验、核查、监测与评价、制证送达以及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以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相关工作

(一)境内第二类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评审批

(二)境内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三)依法组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以及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

(四)对设区的市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的监督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指定的医疗器械专业技术机构,承担实施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所需的技术审评、检验、核查、监测与评价等工作。

设区的市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负责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备案管理工作。

第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 应当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八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遵循依法、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 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 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 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九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十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加强体外诊断试剂全生命周期管理,对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的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依法承担责任。

第九条

国家鼓励体外诊断试剂的研究与创新,对创新体外诊断试剂实行特别审批, 促进体外诊断试剂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推动医疗器械产业 发展。

第十一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临床急需体外诊断试剂实行优先审批,对创新体外诊断试剂实行特别审批。 鼓励体外诊断试剂的研究与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建立健全体外诊断试剂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等体系,规范体外诊断试剂技术审评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指导和服务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注册申请。

第八条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公众可以查阅审批结果。

第十三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公众可以查阅审批结果。

未经申请人同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专业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参与评审的专家等人员不得披露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十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遵循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证明申请注册、办理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第十六条

境外申请人 或者 备案人应当 通过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 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 配合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开展相关工作。
  代理人除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或者备案事宜外,还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与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的联络;
  (二)向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如实、准确传达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三)收集上市后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信息并反馈境外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同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协调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的产品召回工作,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其他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连带责任。

第十五条

申请人、备案人应当为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企业或者研制机构。

境外申请人、备案人应当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办理相关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事项。代理人应当协助注册人、备案人履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并协助境外注册人、备案人落实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 申请人 备案人应当建立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申请注册时,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属于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申请注册时,样品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

第十六条

申请人、备案人应当建立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第十一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 或者 备案 事务 的人员应当具有 相应的 专业知识,熟悉 医疗器械 注册 或者 备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 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事项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注册管理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申请 注册 或者办理 备案 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时,应当提供资料 所有者 许可使用的 证明 文件。
  申请人、备案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申请人、备案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注册、备案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时,应当提供资料权力人许可使用的文件。

第十五条

申请注册 或者 办理备案的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应当 申请人 或者 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 已获准上市销售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 或者 备案人需提供相关 证明 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

申请进口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办理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应当提交申请人、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所在国家(地区)主管部门准许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备案人需提供相关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未在申请人、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所在国家(地区)上市的按照创新产品注册程序审批的体外诊断试剂,不需提交相关文件。

第二十条

体外诊断试剂应当符合适用的强制性标准。产品结构特征、技术原理、预期用途、使用方式等与强制性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一致的,申请人、备案人应当提出不适用强制性标准的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

没有强制性标准的,鼓励申请人、备案人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二十一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工作应当遵循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的有关要求。

第二十二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持续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监管科学研究,建立以技术审评为主导,核查、检验、监测与评价等为支撑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技术体系,优化审评审批流程,提高审评审批能力,提升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

第二十三条

医疗器械专业技术机构建立健全沟通交流制度,明确沟通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交流。

第二十四条

医疗器械专业技术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在审评、核查、检验等过程中就重大问题听取专家意见,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

第三章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

第一节 产品研制
第二十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研制应当遵循风险管理原则,考虑现有公认技术水平,确保产品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风险以及非预期影响最小化并可接受,保证产品在正常使用中受益大于风险。

第二十六条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制实验活动,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 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临床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拟订 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成品的 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 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 及半成品 要求。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由备案人办理备案时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
在中国上市的 体外诊断试剂应当符合经注册 核准 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编制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成品的可进行客观判定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和检测方法。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应当符合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备案人应当编制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

产品说明书和标签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要求以及相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体外诊断试剂研制,应当根据产品预期用途和技术特征开展体外诊断试剂非临床研究。

非临床研究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的试验或者评价,包括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及制备、产品生产工艺、产品分析性能、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产品稳定性等的研究。

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应当提交研制活动中产生的非临床证据。

第三十条

体外诊断试剂非临床研究过程中确定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及方法应当与产品预期使用条件、目的相适应,研究样品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必要时,应当进行方法学验证、统计学分析。

第三十一条

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应当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检验合格的,方可开展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进行备案。

第三十二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进行一种包装规格产品的检验,检验用产品应当能够代表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

第三十三条

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提交的检验报告可以是申请人、备案人的自检报告,也可以是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提供 3 个不同生产批次产品的检验报告。

第三十四条

对于有适用的国家标准品的,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对试剂进行检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工作。

第二十八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是指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 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进行确认的过程。

第二节 临床评价
第三十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进行确认,以证明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过程。

第二十九条

临床评价资料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进行临床评价所形成的文件。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 )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第三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南,明确开展临床试验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要求等。

第三十条

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应当 进行 临床试验。
有下列 情形 之一 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一)反应原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体外诊断试剂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 申请人能够提供与已上市产品等效性评价数据的
  (二)通过 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价 能够证明该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 由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 局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十七条

开展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临床评价,应当进行临床试验证明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

符合如下 情形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一)反应原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体外诊断试剂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

(二)通过进行同品种方法学比对的方式能够证明该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目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二十九条
  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 或者备案人 应当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 的评估、综合文献资料等非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保证评价所用的临床样本具有可追溯性。

第三十八条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当通过符合预期用途的临床样本进行同品种方法学比对的方式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相关指南。

第三十九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资料是指申请人进行临床评价所形成的文件。

开展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资料包括临床试验方案、伦理委员会意见、知情同意书、临床试验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等。

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目录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资料包括与同类已上市产品的对比分析、方法学比对数据、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和经验数据分析等。

第三十一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采用一种包装规格的 样品 进行临床评价。

第四十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采用一种包装规格的产品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评价用产品应当代表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校准品、质控品单独申请注册不需要提交临床评价资料。

第三十二条

第三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 3 家(含 3 家)、第二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 2 家(含 2 家)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 样品 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第四十条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接受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对临床试验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具备相应条件并按照规定备案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内进行。临床试验开始前,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临床试验备案。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

第四十二条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期间出现的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或者其他严重安全性风险信息,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分别向所在地和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未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责令申办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十三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出现大范围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或者其他重大安全性问题时,申办者应当暂停或者终止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分别向所在地和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未暂停或者终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责令申办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临床 试验 时,应当包含无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认知能力的评价。

第四十四条

对预期供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开展临床评价时,申请人还应当进行无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认知能力的评价。

第四十五条

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诊断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诊断手段的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经医学观察可能使患者获益,经伦理审查、知情同意后,可以在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的机构内免费用于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其安全性数据可以用于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

第四十四条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 组织 产品技术审评时可以调阅原始 研究 资料 , 组织 对申请人进行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技术审评机构通知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核查, 必要时参与核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在 30 个工作日内根据相关要求完成 体系核查。

第三节 注册体系核查
第四十六条

申请人应当在申请注册时提交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资料,受理注册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产品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核查的,应当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并可以根据需要调阅原始资料。

第四十七条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通知申请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第四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核查,重点对申请人是否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核查。

在核查过程中,应当同时对检验用产品和临床试验产品的真实性进行核查,重点查阅设计开发过程相关记录,以及检验用产品和临床试验产品生产过程的相关记录。

提交自检报告的,应当对申请人、备案人或者受托机构研制过程中的检验能力、检验结果等进行重点核查。

第四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资料审查或者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监督检查情况、本次申请注册产品与既往已通过核查产品生产条件及工艺对比情况等,确定是否现场检查以及检查内容,避免重复检查。

第四十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 在对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开展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机构 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核查,必要时 技术审评机 构参与核查。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第五十条

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对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开展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通知国家局审核查验中心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核查。

第四十一条

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报资料。

第四节 产品注册
第五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在完成支持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做好接受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准备后,提出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通过在线注册申请等途径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注册申请资料:

(一)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二)产品技术要求;

(三)产品检验报告;

(四)临床评价资料;

(五)产品说明书以及标签样稿;

(六)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七)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所需的其他资料。

第四十二条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申报资料进行 形式审查 ,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 本部门 职权范围,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形式 审查 要求的,予以受理;
  (二)申报资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 审查要求 的,应当在 5 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报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部门专用印章并注明日期的受理 或者 不予受理的通知书。

第五十二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申资料进行审核,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资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核要求的,予以受理;

(二)申报资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 5 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通知书。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受理后,需要申请人缴纳费用的,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缴纳费用。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费用的,视为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终止其注册程序。

第四十五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 应当自 收到补充资料 之日起 60 个工作日内 完成技术审评。 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申请人对补正 资料 通知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相应的技术审评机构提出书面意见,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料。
  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 由技术审评机构 终止技术审评, 提出不予注册的建议,由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核准后 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五十三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收到补正通知 1 年内按照补正通知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收到补充资料后,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技术审评。

申请人对补正通知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相应的技术审评机构提出书面意见,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料。

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终止技术审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五十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以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向受理该申请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撤回注册申请及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

第五十四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以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向受理该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撤回注册申请及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同意撤回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终止其注册程序。

审评、核查、审批过程中发现涉嫌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理,申请人不得撤回注册申请。

第五十一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证据表明注册申报资料可能虚假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中止审批。经核实后,根据核实结论继续审查或者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五十五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证据表明注册申报资料可能虚假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中止审批。经核实后,根据核实结论继续审查或者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五十二条

申请人 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决定有异议的, 可以 自收到不予注册决定通知之日起 20 个工作 日内,向 作出审批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提出 复审申请 复审申请的 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和原申报资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复审申请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再受理申请人再次提出的复审申请。

第五十三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的决定有异议,且已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受理其复审申请。

第五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审评期间,对于拟作出不通过的审评结论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通过的理由,申请人可以在 15 日内 向技术审评机构提出异议,异议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和原申请资料。技术审评机构结合申请人的异议意见进行综合评估并反馈申请人。异议处理时间不计入审评时限。

第四十六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 20 个工作日内 作出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 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 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说明书以附件形式发给申请人。对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 并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 申请复审和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 5 年。

第五十七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要求的,准予注册,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说明书以附件形式发给申请人。对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 5 年。

第四十九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对拟上市销售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无法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
  (二)注册申报资料虚假的;
  (三)注册申报资料内容混乱、矛盾的;
  (四)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与申报项目明显不符的;
  (五)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八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一) 申请人对拟上市销售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无法证明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

(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不通过,以及申请人拒绝接受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的

(三) 注册申请资料虚假的;

(四) 注册申请资料内容混乱、矛盾注册申请资料内容与申请项目明显不符,不能证明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

(五)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进行审查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五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直接涉及 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八条

对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 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 在批准该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时要求申请人在产品上市后进一步完成相关工作 ,并将要求载明于医疗器械注册证中。

第六十条

对用于罕见疾病、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诊断手段的疾病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等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作出附条件批准决定,并在医疗器械注册证中载明有效期、上市后需要继续完成的研究工作及完成时限等相关事项。

第六十一条

对附条件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人应当在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收集受益和风险相关数据,持续对产品的受益和风险开展监测与评估,采取有效措施主动管控风险,并在规定期限内按照要求完成研究并提交相关资料。

第六十二条

对附条件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人逾期未按照要求完成研究或者不能证明其受益大于风险的,注册人应当及时申请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注销手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所述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用于指导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制定和调整,以及确定新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类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根据体外诊断试剂的风险变化,对分类规则进行调整。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向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产品注册或者 办理 产品备案。
  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二类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审批; 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一类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十三条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产品注册或者进行产品备案。

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二类或者第一类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

第七十六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管理类别由高类别调整为低类别的,在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继续有效。 需延续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按照 改变后 的类别向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注册人 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六章的规定 ,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管理类别调整通知中应当对完成调整的时限作出规定。

第六十四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管理类别由高类别调整为低类别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按照调整后的类别向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或者进行备案。

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注册人应当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管理类别调整通知中应当对完成调整的时限作出规定。

第五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遗失的,注册人应当 立即在原发证机关指定的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自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 1 个月后, 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原发证机关 20 个工作日内 予以补发。

第六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遗失、损毁的,注册人应当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原发证机关核实后予以补发。

第五十七条

注册申请审查过程中及批准后发生专利权纠纷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六条

注册申请审查过程中及批准后发生专利权纠纷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八十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应急审批和创新特别审批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执行。

第四章 特殊注册程序

第一节 创新产品注册程序
第六十七条

符合下列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以申请适用创新产品注册程序:

(一)申请人通过其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在中国依法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权,或者依法通过受让取得在中国发明专利权或其使用权,且申请适用创新产品注册程序的时间在专利授权公告日起 5 年内;或者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已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出具检索报告,载明产品核心技术方案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二)申请人已完成产品的前期研究并具有基本定型产品,研究过程真实和受控,研究数据完整和可溯源;

(三)产品主要工作原理或者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产品性能或者安全性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根本性改进,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六十八条

申请适用创新产品注册程序的,申请人应当在产品基本定型后,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创新医疗器械审查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纳入创新产品注册程序。

第六十九条

对于适用创新产品注册程序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承担相关技术工作的机构,根据各自职责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沟通,提供指导。

纳入创新产品注册程序的体外诊断试剂,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可与申请人在注册申请受理前以及技术审评过程中就产品研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性问题、临床试验方案、阶段性临床试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等问题沟通交流。

第七十条

纳入创新产品注册程序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主动要求终止或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不再符合创新产品注册程序要求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终止相关产品的创新产品注册程序并告知申请人。

第七十一条

纳入创新产品注册程序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注册申请的,不再适用创新产品注册程序。

第二节 优先注册程序
第七十二条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的体外诊断试剂,可以申请适用优先注册程序:

(一)诊断罕见病、恶性肿瘤,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诊断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且目前尚无有效诊断手段,专用于儿童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或者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

(二)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

(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可以适用优先注册程序的医疗器械。

第七十三条

申请适用优先注册程序的,申请人应当在提出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适用优先注册程序的申请。属于第七十二条第一项情形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符合的,纳入优先注册程序;属于第七十二条第二项情形的,由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进行审核,符合的,纳入优先注册程序;属于第七十二条第三项情形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广泛听取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后确定是否纳入优先注册程序。

第七十四条

对纳入优先注册程序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进行审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优先安排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在对纳入优先注册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开展技术审评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积极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交流,必要时,可以安排专项交流。

第三节 应急注册程序

第七十五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依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所需且在我国境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或者虽在我国境内已有同类产品上市但产品供应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的体外诊断试剂实施应急注册。

第七十六条

申请适用应急注册程序的,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应急注册申请。符合条件的,纳入应急注册程序。

第七十七条

对实施应急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统一指挥、早期介入、随到随审、科学审批的要求办理,并行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检验、体系核查、技术审评等工作。

第五十八条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的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发生变化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登记事项变更;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注册人应当在相应的生产许可变更后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变更。
  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以下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许可事项变更:
  (一)抗原、抗体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变更的;
  (二)检测条件、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变更的;
  (三)注册产品技术要求中所设定的项目、指标、试验方法变更的;
  (四)包装规格、适用机型变更的;
  (五)产品储存条件或者产品有效期变更的;
  (六)增加预期用途,如增加临床适应症、增加临床测定用样本类型的;
  (七)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
  (八)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变更。

第五章 变更注册与延续注册

第一节 变更注册
第七十八条

注册人应当主动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研究,对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进一步确认,加强对已上市体外诊断试剂的持续管理。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其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发生实质性变化,有可能影响该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发生其他变化的,应当在变化之日起 30 日内向原注册部门备案。

注册证载明的产品名称、包装规格、主要组成成分、预期用途、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属于前款规定的需要办理变更注册的事项。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等,属于前款规定的需要备案的事项。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注册人应当在办理相应的生产许可变更后办理备案。

发生其他变化的,注册人应当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并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十九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本章规定的变更申请事项,应当按照注册申请办理:
  (一)产品 基本反应 原理改变;
  (二)产品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改变,并具有新的临床诊断意义;
  (三)其他 影响产品性能 的重大改变。

第七十九条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核心技术 原理等发生实质性改变,或者发生其他重大改变、对产品安全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实质上构成新的产品的,不属于本章规定的变更申请事项,应当按照注册申请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一条

对于许可事项变更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重点针对变化部分 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进行审评,对变化后产品是否安全、有效作出评价。
  受理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 第六章 规定的时限组织技术审评。

第八十条

对于变更注册申请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重点针对变化部分进行审评,对变化后产品是否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形成审评意见。

在对变更注册申请进行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核查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第六十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合并使用,其有效期与该注册证相同。取得注册变更文件后,注册人应当根据变更内容自行修改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和标签。

第八十一条

医疗器械变更注册文件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合并使用,有效期截止日期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同。

第六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向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除有本办法第 六十五条 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节 延续注册

第八十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除有本办法第八十三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发出补正通知和专家咨询,不属于逾期未作决定情形。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 注册人 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
  (二)体外诊断试剂强制性标准已经修订或者 有新的 国家标准品 、参考品 ,该体外诊断试剂不能达到新要求的;
  (三) 对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 体外诊断试剂, 批准注册部门在批准上市时提出要求,注册人 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载明事项的。

第八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

(二)新的体外诊断试剂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品发布实施,申请延续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不能达到新要求;;

(三)附条件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载明事项。

第六十三条

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 第六章 的相关规定。

第六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延续注册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 第六章 的相关规定。

第八十四条

延续注册的批准时间在原注册证有效期内的,延续注册的注册证有效期起始日为原注册证到期日次日;批准时间不在原注册证有效期内的,延续注册的注册证有效期起始日为批准延续注册的日期。

第八十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变更注册申请、延续注册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三章的相关规定。

第六十七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前,应当办理产品备案。

第六章 体外诊断试剂备案

第八十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前,应当办理产品备案。

第六十八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第九条 的规定提交备案资料。
备案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备案;备案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由备案人补正后备案。
  对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的格式制作备案凭证,并将备案信息表中登载的信息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八十七条

进行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获取备案编号

第六十九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信息表中登载内容及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备案人应当提交变化情况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备案部门 提出 变更备案 信息 备案资料符合形式要求的,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变更情况登载于变更信息中 ,将备案资料存档

第八十八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信息表中登载内容及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备案人应当向原备案部门变更备案,并提交变化情况的说明以及相关文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变更情况登载于备案信息中。

第七十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调整的, 备案人应当主动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取消原备案; 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或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册。

第八十九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或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册。

第七章 工作时限

第九十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时限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受理、技术审评、核查、审批等工作的最长时间。特殊注册程序相关工作时限,按特殊注册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等专业技术机构应当明确本单位工作程序和时限,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三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3 个工作 日内将申报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

第九十一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3 日内 将申请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

第四十三条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 60 个工作 日内完成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在 90 个工作 日内完成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


第四十五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 应当自 收到补充资料 之日起 60 个工作日内 完成技术审评。 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第九十二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技术审评时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申请、延续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时限为 60 日,申请资料补正后的技术审评时限为 60 日;

(二)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申请、延续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时限为 90 日,申请资料补正后的技术审评时限为 60 日。

第四十四条
  境内 第二类、 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 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技术审评机构通知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开展 核查, 必要时参与核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在 30 个工作日内根据相关要求完成 体系核查。

第九十三条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时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 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应当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受理后 10 日内通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启动核查;

(二)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原则上在接到核查通知后 30 日内完成核查,并将核查情况、核查结果等相关材料反馈至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

第九十四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审评意见之日起 20 内作出决定。

第九十五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作出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批决定之日起 10 颁发、送达有关行政许可证件。

第九十六条

因产品特性以及技术审评、核查等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确需延长时限的,延长时限不得超过原时限的二分之一,经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核查等相关技术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由延长时限的技术机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通知其他相关技术机构。

第五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遗失的,注册人应当 立即在原发证机关指定的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自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 1 个月后, 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原发证机关 20 个工作日内 予以补发。

第九十七条

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医疗器械注册证补办申请之日起, 20 内予以补发。

第四十三条
  需要外聘专家审评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第九十八条

以下时间不计入相关工作时限:

(一)申请人补充资料、核查后整改等所占用的时间;

(二)因申请人原因延迟核查的时间;

(三)需要外聘专家咨询、召开专家咨询会、需与药品审评机构联合审评的时间;

(四)根据规定中止审评审批程序的,中止审评审批程序期间所占用的时间;

(五)质量体系核查所占用的时间。

第九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时限以工作日计算。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一百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活动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对为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延伸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不得拒绝、隐瞒、阻挠。

第一百零一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并分步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申请人、备案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提交唯一标识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可溯源。

第一百零二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及时将代理人信息通报代理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代理人组织开展日常监督管理。

第一百零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情况,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已经备案的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备案后监督检查。对于新备案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在备案后 60 日内开展监督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遵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监督其持续符合规定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需要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一百零四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进行现场检查。

第一百零五条

承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备案工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备案后监督中,发现备案资料不规范的,应当责令备案人限期改正。

第一百零六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未及时发现本行政区域内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或者未及时消除本行政区域内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系统性、区域性隐患的,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下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变更备案或者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登记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备案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未按照要求对发生变化进行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1 万元以上 3 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三条

申请人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开展临床试验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 3 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立即停止临床试验。

第一百零八条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未遵守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依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九十四条予以处罚。

第一百零九条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致使审评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由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一百一十条

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一般 可以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 诊断血清、 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等;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 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 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如果被测物组分较多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与产品相关的适应症名称或者其他替代名称。
  第一类产品和校准品、质控品,依据其预期用途进行命名。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百一十一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等;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 PCR 法、荧光原位杂交法 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如果被测物组分较多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与产品相关的适应症名称或者其他替代名称。

第一类产品和校准品、质控品,依据其预期用途进行命名。

第十九条

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配合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
与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按第二类产品进行注册;与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单独申请注册时,按与试剂相同的类别进行注册;多项校准品、质控品,按其中的高类别进行注册。

第八十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应为单一试剂或者单一试剂盒,一个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包装规格。

第一百一十二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应为单一试剂或者单一试剂盒,一个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包装规格。

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配合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

第一百一十三条

获准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是指与该医疗器械注册证及附件限定内容一致且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内生产的体外诊断试剂。

第一百一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中“主要组成成分”栏内所载明的独立试剂组分,用于原注册产品的,可以单独销售。

第一百一十五条

申请人在申请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变更注册中可以经医疗器械主文档所有者授权,引用经登记的医疗器械主文档。医疗器械主文档由其所有者或代理机构办理登记,相关工作程序另行规定。

第八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格式由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 局统一制定。
  注册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 械注× 2 ×××× 3 × 4 ×× 5 ×××× 6

其中:
× 1 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为 字;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 2 为注册形式:
字适用于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字适用于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字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体外诊断试剂;
×××× 3 为首次注册年份;
× 4 为产品管理类别;
×× 5 为产品分类编码;
×××× 6 为首次注册流水号。
  延续注册的,×××× 3 ×××× 6 数字不变。产品管理类别调整的,应当重新编号。

第一百一十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格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制定。

注册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 1 械注× 2 ×××× 3 × 4 ×× 5 ×××× 6 。其中:
× 1 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 2 为注册形式:

“准”字适用于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进”字适用于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许”字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体外诊断试剂;

×××× 3 为首次注册年份;

× 4 为产品管理类别;

×× 5 为产品分类编码;

×××× 6 为首次注册流水号。

延续注册的,×××× 3 ×××× 6 数字不变。产品管理类别调整的,应当重新编号。

第八十六条

第一类 体外诊断试剂 备案凭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 1 械备×××× 2 ×××× 3
  其中:
× 1 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 字;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 2 为备案年份;
×××× 3 为备案流水号。

第一百一十七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 1 械备×××× 2 ×××× 3

其中:

× 1 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国”字;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 2 为备案年份;

×××× 3 为备案流水号。

第一百一十八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作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变更注册文件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十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技术机构、相关社会组织承担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有关的具体工作。

第一百一十九条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技术机构、相关社会组织承担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有关的具体工作。

第一百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第四章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特殊注册程序,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八十九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二十一条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二十二条

体外诊断试剂紧急使用的有关规定,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一百二十三条

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自行研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内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管理规定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注册管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办理。

第九十条

本办法自 2014 10 1 日起施行。

第一百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21 10 1 日起施行。 2014 7 30 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5 号公布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8 号)

2021 版本中删掉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体外诊断试剂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产品。

  (一)第一类产品

1. 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 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二)第二类产品

  除已明确为第一类、第三类的产品,其他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

1. 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 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 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 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 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 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 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 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 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 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者药敏试验的试剂;

11. 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者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三类产品

1. 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 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 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 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 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 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

7. 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 ;

8. 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第十八条

第十七条所列的第二类产品如用于肿瘤的诊断、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的监测,或者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等,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如该药物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医疗用毒性药品范围的,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

第二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分类目录的制定和调整。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产品注册或者办理产品备案。

  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二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审批;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一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事项包括许可事项和登记事项。许可事项包括产品名称、包装规格、主要组成成分、预期用途、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产品有效期、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登记事项包括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

第五十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其产品技术要求和说明书应当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一致。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对上市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跟踪,必要时及时提出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的变更申请。

第六十条

登记事项变更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 10 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登记事项变更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六十三条

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

第七十五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的情形,或者注册证有效期未满但注册人主动提出注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注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直接公告撤销该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七十九条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许可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形予以处罚。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订阅“ CIRS医械合规动态 ”!实时传递最新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动态,分享医疗器械注册成功经验及经典案例跟踪医疗器械最新产品安全与法规监管动态,获得最新一手资讯。

医疗器械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UC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系。
联系UC
杭州总部:+86 571 87206527
北 京:+86 10 63984062
上 海:+86 21 5077 8970
联系UC
杭州总部:+86 571 87206527
北 京:+86 10 63984062
上 海:+86 21 5077 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