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瑞旭集团
工业化学品
日化品
食品
医疗器械
农用化学品
检测认证
可持续发展
Search

NMN有望在美国恢复膳食补充剂身份?美国天然产品协会(NPA)对FDA提起诉讼!

2024年8月28日,天然产品协会(NPA)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对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非法追溯适用《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天然产品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法布里坎特(Daniel Fabricant)博士表示:“在决定直面这一问题时,协会成员们展现了出色的领导力,UC对此十分感激,同时也感谢所有在过程中提供资金支持的成员。药物禁用问题并不仅仅与 NMN 有关,而是涉及到 FDA 滥用法律这一更严重的问题。NMN不过是FDA滥用《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的又一例证。很遗憾,和NAC(N-乙酰半胱氨酸)和CBD(大麻二酚)类似,FDA的疏忽对膳食补充剂行业的一个关键部分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他还表示:“另一方面,FDA的决策削弱了新膳食成分(NDI)流程的完整性,不利于生产商将新兴、创新成分引入美国市场。值得注意的是,FDA声称自《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SHEA)通过以来,仅收到约1200份NDI通知,这只占同期投放市场的NDI总量的一小部分,并且FDA预估应提交而未提交的通知超过4600份。”

2023年3月7日,NPA和天然健康联盟(ANH)联合提交了公民请愿书,要求FDA确认NMN未被排除在膳食补充剂定义之外,或承诺对将NMN 作为补充剂销售的行为行使执法裁量权。FDA在给NPA和ANH的回函中表示,“由于机构事项繁多,FDA未能在收到请愿的180天内就您的请愿做出决定”,工作人员“正在评估您的请愿”。

这是NPA第三次通过这一途径寻求监管明确性。此前,NPA曾就NAC向FDA提起公民请愿和诉讼,FDA在其历史上首次就药物排除问题行使了执法裁量权,这为膳食补充剂行业开创了重要先例。

NAC事件回顾

——1963年

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作为药物成分。NAC作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麻醉剂引起的肝脏并发症,以及作为乙醇中毒的解毒剂。此外,它也被用于治疗急性酚酸中毒和作为止咳药和粘液溶解剂。

随后,NAC因其出色的抗氧化等其他健康益处,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NAC在市场上也作为膳 食补充剂销售,并逐渐获得了广泛的流行。也就是说 ,近30年来,NAC一直以药物和膳食补充剂两种身份在市面上销售。

——2020年

FDA发出警告信,指出NAC不能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原因是它在1963年被批准为药物成分,而根据美国法律,任何在作为药物成分批准之前未在食品中被广泛使用的物质,不能作为膳食补充剂成分。为了规避风险,国外主流购物平台亚马逊在2021年下架了所有NAC膳食补充剂。

但在FDA发出警告后,一些行业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如美国天然食品协会(NPA)和营养委员会(CRN)开始采取行动,包括向FDA提交公民请愿和法律挑战,要求重新评估这一决定。这些行动旨在推动FDA重新考虑其立场,并寻求对NAC作为膳食补充剂合法性的明确性。

——2022年

2022年4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宣布发布FDA “关于含有 NAC 膳食补充剂产品的政策指南草案”,FDA文件表示,NAC做为膳食补充剂成分或其作为膳食补充剂尚未发现安全问题,FDA打算行使执法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他们不打算对市场上含NAC的膳食补充剂产品采取执法行动。这意味着尽管FDA之前的立场是NAC不符合作为膳食补充剂的资格,但他们将暂时允许这些产品继续销售。

至此,NAC作为膳食补充剂的风波暂时落下了帷幕,它可以被作为膳食补充剂继续合法销售。

NM N事件回顾

  • 2022年5月,尚科生物获得首个NMN原料的NDI认证(NDI 1247)。
  • 2022年10月11日,FDA在回复金达威提交的NDI通知中指出,NMN不属于膳食补充剂的定义范围,不能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
  • 2022年11月4日,尚科生物同样收到FDA撤回其原NDI的通知。
  • 2024年8月28日,美国天然产品协会(NPA)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对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非法追溯适用《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相关阅读

瑞旭服务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订阅“ CIRS食品合规互动 ”!实时传递最新食品监管法规动态,获取最热行业资讯,你想知道的最新一手资讯都在这里。

食品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UC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系。
联系UC
杭州总部:+86 571 89716577
上 海:+86 21 5077 8970
日本产品:+86 571 86057827
联系UC
杭州总部:+86 571 89716577
上 海:+86 21 5077 8970
日本产品:+86 571 86057827